“老品牌不要说被抢注,即使是抢注人刚刚进入申请注册阶段,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麻烦,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。”与会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。据了解,某些企业为自己被抢注的商标,往往需要付出10万元乃至更高的代价。
记者在会上了解到,遭遇商标抢注的多为老企业。不少企业缺乏商标保护意识,在停业、改制等过程中,商标保护期限到期而忘记“续标”,最终被人抢注。所以说企业要想持续长久的发展下去,商标保护意识是必不可少的。
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商标抢注以及近似商标申请,依然是当前商标领域掘金的“灰色地带”。会上有专家介绍,一名武汉商人抓住某国外服装、箱包品牌未在国内注册的机会,抢注成功,前不久这一商标刚刚出手,获利四五十万元。更有不少申请人为了注册成功,挖空心思对知名商标进行模仿,采用“拆字”、“单个汉字分开申请然后合并使用”等手段,试图规避法律,通过申请。